随地吐痰通常有传播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危害。
痰液是呼吸道分泌物,在吐出时可能表现为泡沫状、黏液状、果冻状等模样,通常包括黏液、病原微生物、炎症细胞等物质。
如果随地吐痰,容易导致病原微生物在公共场所内传播,可能使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播与扩散的风险升高。这是因为痰液通常需要通过咳嗽来排出,而咳嗽、吐痰等行为容易产生较多飞沫,可能使病原微生物以飞沫为载体而侵入周围人群的呼吸道内。此外,当随意吐在地面的痰液干燥后,部分存活时间较长的病原微生物可能随灰尘漂浮在空气中,使健康人群在呼吸过程中吸入病原微生物。
比如,痰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可能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诱发肺结核;接触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痰液可能感染腮腺炎病毒,进而导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冠状病毒亦可随痰液排出体外,再以其为介质,通过飞沫进行传播。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忌随地吐痰。如果想要吐出痰液,可以将其吐在卫生纸上,并将卫生纸包裹后再丢入垃圾桶内,以降低病原微生物在公共场所内传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