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得了猫癣洗澡时若不注意方式方法可能会导致扩散,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猫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常见的致病菌为犬小孢子菌等。当人感染猫癣后,皮肤局部会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等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在洗澡过程中,如果水温过高、用力搓擦患病部位或者使用刺激性强的沐浴产品,都可能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使真菌更容易向周围健康皮肤扩散。例如,原本局限于手臂一处的猫癣,可能因洗澡时的不当操作,蔓延至手臂更大范围甚至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而且,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洗澡后若没有及时擦干身体,尤其是患病部位,会为真菌创造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加速其扩散。医生在诊断猫癣后,通常会开具抗真菌药物,如外用的酮康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对于病情较重或外用药物效果不佳者,可能会联合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医生会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包括正确护理皮肤的方法等。
日常护理方面,洗澡时应使用温水,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选择温和的沐浴产品,轻轻清洗身体,切勿用力搓擦患病部位。洗完澡后,用柔软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身体,特别是要确保患病部位干燥。尽量保持居住环境的干燥通风,勤换洗衣物、床单被罩等,并将其在阳光下暴晒,利用紫外线杀菌。避免与患病的宠物密切接触,防止再次感染或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