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妇产科

孕妇剖宫产胀气的排气小妙招

医生头像

刘泽群 主治医师妇产科学

三级甲等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手术操作对肠道的刺激以及术后卧床休息等原因,导致胃肠蠕动减弱,容易出现胀气,主要有尽早下床活动、腹部按摩、合理饮食、药物辅助、保持正确体位等排气方法。建议就医咨询,遵医嘱处理。
1.尽早下床活动:术后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是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胀气的关键。一般术后24小时内可在床上翻身、活动四肢,术后1-2天尝试坐起,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床边站立、行走等。适当的活动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气体排出,还能预防血栓形成、促进身体恢复。
2.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按摩时力度要适中,避免按压伤口,通过按摩可促进肠道的血液循环,增强肠道蠕动,推动气体在肠道内移动和排出,缓解腹胀不适。
3.合理饮食:术后初期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面汤、萝卜汤等,避免食用产气食物,如豆类、牛奶、红薯等,以免加重胀气。随着胃肠功能的恢复,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和量,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和胀气的发生。
4.药物辅助: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使用一些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如开塞露纳肛,刺激直肠蠕动,反射性地引起结肠蠕动,促进排气排便;也可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等药物,但药物的使用需谨慎,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避免自行用药。
5.保持正确体位:术后采用半卧位,可使腹部肌肉松弛,减轻腹部切口的张力,同时有利于膈肌下降,增加胸腔容积,促进肺部通气,间接改善胃肠功能,促进气体排出。避免长时间平卧,以免使气体积聚在肠道内,加重腹胀。
剖宫产术后孕妇要注意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密切观察恶露的量、颜色和气味,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