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中医科

消渴病的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医生头像

余晓阳 主任医师中医学

三级甲等重庆市中医院

消渴病的辨证分型多样,其病因病机复杂,包括肺热津伤、胃热炽盛、肾阴亏虚、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等分型,建议及时就医采取日常护理、药物治疗。
1、肺热津伤:多因外感燥热之邪,耗伤肺津,或久咳伤肺,肺失治节,不能布津。肺燥则津液不足,不能输布全身,故发为消渴,以口渴多饮为主症。治疗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可选用消渴丸、玉泉丸、二冬汤等。
2、胃热炽盛:过食辛辣肥甘厚味,积热于胃,胃热亢盛,腐熟水谷功能亢进,耗伤津液,导致消谷善饥。可伴有大便干结等。治疗当清胃泻火、养阴增液,常用药物有玉女煎、白虎加人参汤、黄连上清丸等。
3、肾阴亏虚:先天禀赋不足,肾阴素虚,或久病伤肾,或房事过度,耗损肾阴。肾阴不足,虚火内生,上灼肺胃之阴,下灼肾阴,导致消渴,以尿频量多、尿浊如脂为主症,伴有腰膝酸软等。可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等滋补肾阴。
4、阴阳两虚:消渴病日久,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两虚。肾阳不足,不能蒸腾气化,水液代谢失常,出现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伴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治疗应滋阴温阳、补肾固涩,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五子衍宗丸等。
5、气阴两虚:消渴病久,燥热耗气伤阴,或劳倦过度,脾胃虚弱,气阴两伤。既见口渴多饮、多食易饥等阴虚症状,又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气虚表现。可选用参芪降糖颗粒、七味白术散、生脉饮等益气养阴。
患者若出现消渴病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经中医师详细诊断、准确辨证后,遵医嘱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同时配合饮食控制、适当运动等综合管理,以有效控制血糖,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