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科

脑瘫儿发病率逐年在升高,准父母要重视!

医生头像

段晓慧 副主任医师内科

三级甲等中日友好医院

近年来,我国新生儿的脑瘫发病率在2.48‰左右,每年会新增4万到5万的脑瘫患儿,发病率和数量较以往有明显上升。尽管如此,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也研究了有很多方法来预防和治疗脑瘫,尽最大努力减少新生儿患脑瘫的概率和通过康复训练培养脑瘫患儿自理能力。

那么,脑瘫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国近年来新生儿中脑瘫患儿占比会逐步上升?脑瘫又称为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综合征。相较以往,咱们的生活水平已有了明显提升,但现代社会的节奏加快,可能会导致部分人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若孕期没有做好护理、孕后没有通过合理的方式养育婴儿,则婴儿可能会患有脑瘫的风险。事实上,导致婴儿患脑瘫的因素有很多,出生前的影响因素多与母亲在妊娠期吸烟、喝酒、熬夜等恶劣生活习惯和遗传有关,如果母亲在妊娠早期出现感染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胎盘受到感染等情况,很可能会导致胎儿患上脑瘫;若母亲家族有脑瘫遗传史,也有可能会导致胎儿患上脑瘫。出生时的影响因素多与急产、早产、难产等有关,此类非正常生产发生时,可能会导致胎儿缺氧,从而损伤大脑组织,患上脑瘫。出生后,由于养育方式不够科学,有可能会导致婴儿出现颅脑外伤、颅内出血、败血症等,导致大脑被病菌感染,出现不可逆损伤,从而导致婴儿患上脑瘫。

脑瘫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智力障碍、运动障碍、呼吸困难、骨与关节畸形、牙齿畸形等,众所周知,脑瘫在严格意义上说是不可治愈的,因此建议各位准父母,从源头减少脑瘫诱因,预防脑瘫的发生。

胎儿出生前,建议孕妇积极做好早期产检、定期健康检查,了解腹中胎儿生长发育状况,做好孕期护理措施,养成良好的运动、卫生、饮食习惯,预防妊娠期的病毒感染,降低早产风险。胎儿出生时,父母一定要选择正规的专业产院,实现安全分娩,必要时可采取剖宫产替代顺产,减少生产风险。胎儿出生后,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各项机能是否正常、身体发育是否完整。在一个月内,父母应当严格遵医嘱对胎儿进行护理,特别注意喂养相关事宜,预防胎儿出现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败血症等。一旦婴儿出现脑瘫的疑似症状,应当及时将其带至医院,做好早期干预措施,并给予康复治疗。

脑瘫的诱因多种多样,因此,准父母们应该对脑瘫有正面、清晰的认识,做好孕前、孕期、产后的防护措施,降低宝宝患脑瘫的风险。要知道,即使目前已能够通过手术方式、针灸疗法、运动疗法等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症状,但是脑瘫目前仍是不可治愈的,康复训练后他们即使有了生活自理能力,却也和正常人存在很大差距。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