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得直肠癌的几率通常较低,不到3%。
直肠癌一般是指源于直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直肠癌患者通常无明显的症状,当癌肿影响排便或者破溃出血时,患者才会出现便血、便频、黏液便、肛门疼痛等情况。
临床上直肠癌常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此外长期吸烟、不良的饮食习惯、遗传等因素都可能会增加患上此疾病的风险。根据医学统计,男性直肠癌的发病率常高于女性,城市地区的发病率相对高于农村地区。此外直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有所上升,好发于40-80岁等人群,20岁的人群患上直肠癌的几率一般较低,占所有直肠癌患者的3%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近来发现直肠癌出现了低年龄化的情况,20岁的人群可能会因为长期喝酒、长时间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经常熬夜等因素诱发直肠癌。
建议有家族遗传史或者出现便血、黏液便、肛门疼痛等直肠癌症状的20岁的人定期到医院做大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经直肠超声检查等方式进行筛查,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如果确诊为直肠癌,可以经肛局部切除术、骶骨肿瘤后入路切除手术、根治性直肠切除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平时还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腌制、熏烤、辛辣的食物,多喝水,尽量食用清淡的高蛋白质食物,比如鱼肉、豆腐等,以促进身体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