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中医科

吃完中药出汗什么原因

医生头像

余晓阳 主任医师中医学

三级甲等重庆市中医院

吃完中药出汗,从中医角度看,可能是药物作用、表虚不固、阴虚火旺、湿热内蕴、正虚阳脱证等原因所致。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对症处理。
1.药物作用:所服中药具有发散、解表的功效,促使汗液排出,常有轻微发热。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注意补充水分即可。
2.表虚不固:体表卫气虚弱,不能固摄汗液,服用中药后出汗,常伴有容易感冒、怕风。应注意避风保暖,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玉屏风颗粒、虚汗停颗粒等药物治疗。
3.阴虚火旺:体内阴液亏虚,虚火内生,服用中药后可能加重出汗,常伴有心烦失眠、口干咽燥。需要滋阴降火,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等药物。
4.湿热内蕴:体内湿热较重,服用中药后湿热随汗液排出,常有口苦、口臭。应清热利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龙胆泻肝丸、四妙丸、茵栀黄口服液等药物。
5.正虚阳脱证:病情危重,阳气极度虚弱,服用中药后出汗不止,常伴有四肢厥冷、神志不清。此时应立即就医,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回阳救逆的药物治疗,比如参附注射液、四逆汤等。
日常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如苹果、香蕉、青菜等,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物,避免着凉。如果出汗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