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中医科

三伏贴头伏贴哪里

医生头像

余晓阳 主任医师中医学

三级甲等重庆市中医院

三伏贴头伏的贴敷部位需根据不同病症来选择,常见的有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等。
三伏贴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依据“冬病夏治”的原理,在夏季三伏天,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节脏腑功能等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常选择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诸阳经的交会穴,阳气充足,刺激此穴位可振奋阳气,增强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肺的背俞穴,与肺紧密相连,能反映肺的功能状态,贴敷此处可调节肺的功能,改善呼吸症状。膏肓穴位于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具有补益虚损、调理肺气的作用,对久病虚弱、肺气不足者有较好疗效。
若为脾胃虚寒病症,如胃痛、腹泻等,常选神阙穴、中脘穴等。神阙穴即肚脐,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部位,药物贴敷此处可通过经络传导,调整脾胃功能。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能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贴敷三伏贴时,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医生操作。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贴敷后若出现皮肤发红、瘙痒、水疱等情况,不要自行处理,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贴敷,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