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常起病于婴幼儿时期,多与遗传因素有关,孤独症刻板行为有重复的动作、固执的行为模式、对特定物品的依赖、对环境的固执、对感官刺激的固执等。
1、重复的动作:患儿在生活中往往会出现重复的肢体动作,例如拍手、晃动身体、旋转或摇摆。
2、固执的行为模式:患儿每天会有固执的行为模式,如每天按照同样的时间表作息,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食物。
3、对特定物品的依赖:患儿经常会对某种物品有强烈的依赖,如对某个玩具、某个物品的特定部分、某种颜色或形状的物品等。
4、对环境的固执:患儿经常表现出对环境的固执,如只在某些特定的地方睡觉、吃饭、上厕所,甚至只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去做某些事情。
5、对感官刺激的固执:患儿会存在对感官刺激的固执,如只会对某种声音、味道、触觉等刺激产生影响。
如果患儿在平时出现了上述症状,建议家长要及时带其到医院进行检查,一旦被诊断为孤独症,建议及时进行治疗,可以采取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