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唐筛低风险,中期唐筛仍有可能出现高风险。
唐筛即唐氏筛查,是孕期用于判断胎儿患唐氏综合征风险程度的一项检查。早期唐筛一般在孕11-13⁺⁶周进行,通过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结合孕妇血清学指标,如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来综合判断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中期唐筛多在孕15-20⁺⁶周开展,检测指标主要有甲胎蛋白(AFP)、hCG、游离雌三醇(uE3)等,同样依据这些数值经特定的计算公式得出风险值。早期唐筛结果为低风险,仅表明胎儿在孕早期患唐氏综合征的可能性较低,但不能完全排除后续出现问题的可能。因为随着孕周推进,胎儿发育过程中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孕妇在孕中期接触有害物质,像某些药物、辐射,或者孕妇自身患有妊娠期疾病,影响胎盘功能、胎儿营养供应等,这些都可能导致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改变,使得中期唐筛呈现高风险结果。
若遇到早期唐筛低风险而中期唐筛高风险的情况,孕妇先不要过度惊慌。保持冷静,避免焦虑情绪影响自身及胎儿健康。仔细回顾孕中期有无特殊经历,如用药、患病等,为医生诊断提供线索。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给胎儿营造安稳环境。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此时,务必及时就医,向医生详细描述两次唐筛的具体情况、孕期生活细节,遵医嘱进一步做羊水穿刺或无创DNA检测等确诊性检查,切不可自行盲目判断或延误病情,以便了解胎儿状况,做出妥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