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中医科

突然畏寒、怕冷是怎么回事

医生头像

余晓阳 主任医师中医学

三级甲等重庆市中医院

突然出现畏寒、怕冷的情况可能与阳虚、血虚、气虚、肾阳虚、外感风寒等因素相关。
1.阳虚:阳虚是中医中常见的体质类型,指的是身体内的阳气不足。阳气在中医中代表了体温、活力和能量,因此阳虚的人会感到寒冷,四肢不温,面色苍白,体力劳动者或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治疗阳虚引起的畏寒,中医常用的方法包括服用温阳药物,如附子理中丸、桂枝汤等,以及通过食疗补充羊肉、鸡肉等温性食物。
2.血虚:血虚指的是身体内的血液不足,不能很好地滋养身体,导致身体功能下降。血虚的人除了怕冷,还可能有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症状。治疗血虚引起的畏寒,中医常用的方法包括服用补血药物,如四物汤、当归红枣颗粒等,以及通过食疗补充龙眼、红枣等补血食物。
3.气虚:气虚是指身体内的气血不足,不能很好地运行,导致身体功能下降。气虚的人除了怕冷,还可能有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呼吸短促等症状。治疗气虚引起的畏寒,中医常用的方法包括服用补气药物,如补中益气丸、人参汤等,以及通过食疗补充鸡肉、牛肉等补气食物。
4.肾阳虚:肾阳虚是指身体内的肾阳不足,肾阳是人体的重要阳气,对于维持身体的温度和活力很重要。肾阳虚的人除了怕冷,还可能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性功能减退等症状。治疗肾阳虚引起的畏寒,中医常用的方法包括服用补肾阳药物,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以及通过食疗补充羊肉、狗肉等温性食物。
5.外感风寒:外感风寒是指身体受到寒邪的侵袭,导致身体出现怕冷、寒战、头痛等症状。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气温较低的季节,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畏寒,中医常用的方法包括服用解表药物,如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以及通过食疗补充姜茶、鸡汤等发汗驱寒的食物。
此外,还可能与脾胃虚寒相关,中医治疗畏寒的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食疗、针灸、拔罐等,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