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可贴过敏的原因包括橡胶成分、胶粘剂、药物成分、个体过敏体质、皮肤敏感状态等。若出现创可贴过敏,应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治疗。
1、橡胶成分:创可贴的基带通常含有橡胶,部分人群对橡胶中的某些物质过敏,如天然橡胶中的蛋白质等,接触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有害物质,从而引发过敏反应,表现为接触部位皮肤发红、瘙痒、起皮疹等。
2、胶粘剂:创可贴的胶粘剂可能含有化学物质,如丙烯酸酯类等,这些物质可能刺激皮肤,导致过敏。尤其是对于皮肤较为敏感的人,胶粘剂长时间与皮肤接触,容易引起局部皮肤的过敏症状,如出现红斑、水疱、瘙痒加剧等。
3、药物成分:有些创可贴含有药物,如碘仿、抗生素等,目的是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但这些药物可能成为过敏原,引发过敏。例如,对碘过敏的人使用含碘仿的创可贴,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肿胀、疼痛、渗出等过敏现象。
4、个体过敏体质:本身属于过敏体质的人,其免疫系统较为敏感,更容易对创可贴中的各种成分产生过敏反应。即使是创可贴中常见的、一般人不易过敏的成分,在过敏体质者身上也可能引发过敏,且过敏症状可能相对较重,甚至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呼吸道不适等。
5、皮肤敏感状态:当皮肤处于破损、有炎症或较为脆弱的状态时,对创可贴中的成分耐受性降低,更容易发生过敏。例如,皮肤有擦伤、晒伤等情况时,使用创可贴后过敏的风险会增加,表现为在创可贴覆盖部位出现边界清晰的过敏皮疹,与周围正常皮肤形成明显对比。
如果患者对创可贴过敏,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创可贴,避免再次接触可疑过敏原。不要搔抓过敏部位,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保持局部清洁,可使用清水轻轻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