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恶寒和恶风都是患者对外界环境温度的异常感觉,身体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恶寒指患者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不能缓解,常伴有寒战。这多是因为外感风寒之邪,寒邪束表,卫气被郁,阳气不能外达温煦肌肤,使得人体体表温度感知失调,仿佛置身冰窖,周身寒冷彻骨。比如在寒冷冬日,不慎受寒,就容易出现恶寒症状,往往还伴有头痛、身痛、无汗等表现,是感冒初期常见的典型症状之一。恶风则是指患者遇风则觉冷,避风可缓,程度较恶寒稍轻。通常是由于卫气不固,肌表疏松,风邪乘虚侵袭人体,风性开泄,使得体表阳气被扰动,不能稳固地发挥温煦作用,所以对风极为敏感。像一些体质虚弱、大病初愈或长期劳累的人,稍遇微风,就感觉寒冷,需及时添衣,日常活动也多受影响。二者虽有区别,但本质上都反映人体正气与邪气抗争的状态,是中医辨证的重要依据。
日常护理方面,恶寒患者应注意保暖,多喝热水,可适当喝些葱姜红糖水,帮助辛温解表,驱散寒邪。室内保持温暖,避免再次受寒。恶风之人,要注重增强体质,平时可多锻炼,如打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固护卫气;饮食上多吃些补气的食物,如黄芪炖鸡,增强机体抵御风邪的能力;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防止风邪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