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觉一会冷一会热有虚汗,可能是阴虚内热、少阳枢机不利、气血亏虚、湿热内蕴、疟疾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阴虚内热:阴液亏虚,不能制阳,阳气偏亢而生内热。夜间阳入于阴,阴虚不能敛阳,虚热更甚,迫使津液外泄成汗,同时阴阳失调,出现寒热交替的感觉。常伴有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等症状。饮食可多吃滋阴食物,如鸭肉、枸杞、桑椹等。药物可选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之阴;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左归丸,滋肾补阴,可改善阴虚内热导致的寒热盗汗症状。
2、少阳枢机不利:外感邪气,邪犯少阳,少阳枢机不利,正邪分争。正气与邪气相争则发热,邪气胜则恶寒,同时可伴有汗出。常见于感冒后恢复不佳或半表半里之证未除的情况,还可能有口苦、咽干、目眩等表现。可适当食用一些和解表里的食物,如芹菜。药物可使用小柴胡颗粒,解表散热、疏肝和胃;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活血止痛;逍遥丸,疏肝健脾、养血调经,有助于和解少阳,调节枢机,缓解寒热汗出症状。
3、气血亏虚:久病不愈、劳倦过度等耗伤气血。气血不足,阴阳失调,营卫失和。夜间卫气不能正常固护,营阴外泄则汗出,气血不能温煦濡养,就会出现忽冷忽热的情况,常伴有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神疲乏力等症状。饮食上多吃补气血食物,如红枣、桂圆、阿胶等。药物可选择八珍丸,益气补血;归脾丸,健脾养心、补血益气;十全大补丸,温补气血,可改善气血亏虚所致的症状。
4、湿热内蕴:饮食不节、嗜食辛辣油腻或居住环境潮湿,导致湿热之邪蕴于体内。夜间湿热熏蒸,扰乱气血运行,使人体出现寒热异常和汗出,可能伴有脘腹痞闷、舌苔黄腻等症状。饮食宜清淡,可多吃薏苡仁、冬瓜等清热利湿食物。药物可使用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清热解毒;四妙丸,清热利湿,以缓解湿热引起的不适。
5、疟疾:疟邪侵入人体,伏于半表半里的膜原部位,出入营卫之间,与正气相争,发为寒热交替,汗出。常伴有头疼、肢体酸痛等症状,有一定的发作规律。需要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疟药物,如青蒿素、氯喹、伯氨喹等。中药可配合使用截疟七宝饮,有燥湿祛痰、截疟之功。
使用上述药物时,一定要谨遵医嘱。如果寒热汗出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或伴有高热、胸痛等其他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