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科

改善视力:为脑瘫患儿擦亮心灵的窗户

医生头像

段晓慧 副主任医师内科

三级甲等中日友好医院

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综合征,常表现为智力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等合并损伤的情况。除智力障碍和听觉障碍外,视觉障碍对脑瘫患儿的运动发育和认知能力发展也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眼睛本是心灵的窗户,若“窗户”被遮挡,可能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针对脑瘫患儿的视觉障碍,我们常应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生活护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改善。

脑瘫合并视觉障碍的影响

如果母亲孕期曾有过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期高血压、分娩时出现缺氧窒息等情况,都容易导致孩子中枢神经受到损伤,出现脑瘫风险。由于视觉功能发育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所以患儿神经系统受损后的世界可能并不会充满光明。
中枢神经损伤可能会使视觉神经受到影响,易出现脑瘫合并视觉障碍。导致晶状体、脉络膜、视神经、基底层等眼部结构出现病变,引发白内障、脉络膜炎、视网膜病变等情况,出现内外斜视、视野缩小、视神经萎缩等情况。一般情况下,婴幼儿正常的视觉功能发育通常在2岁之前完成,所以此时的脑瘫合并视觉障碍对患儿的认知能力、姿势控制、精细技能等方面都是有一定影响的,可能会让孩子发散思维过于局限、不能顺利学会行走,不能好好握勺吃饭等。

脑瘫合并视觉障碍的分析

经某医学院的实验测试,测试数据中接近一半的视觉障碍患者都不是视觉功能直接受损所致,最常见的是脑损伤患者引起的视觉感知障碍。脑部损伤引起的神经系统受损,一般都与额叶、颞叶等视觉联络区出现的病变有关,因此2个月左右的婴儿可能出现眼球震颤、4个月可能出现固视困难、2岁可能出现不自主的眼球运动等情况。
患儿在出生后,早期视觉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因此,如果在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期通过视觉刺激,对视觉系统产生广泛和持久的正面影响,是可以帮助脑瘫合并视觉障碍的患儿获得正常的视觉功能的,对认知能力、姿势控制、精细技能等方面的影响较小,一般2~3岁是视觉功能的最佳塑造期,逐渐从9~12岁便会减弱。

脑瘫合并视觉障碍的治疗

脑瘫合并视觉障碍通常不只一种并发症,还可能出现营养不良、抑郁症、心脏病等并发症,这也是治疗脑瘫合并视觉障碍较为困难的方面,如果仅使用药物治疗,可能会出现耐药性及副作用。因此,目前对于脑瘫患儿,通常采取物理治疗、生活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联合治疗。
1.物理治疗:如针灸、推拿、电疗等物理治疗方法,通过改善脑循环、恢复脑细胞功能,促使神经、体液、内分泌等生理调节机制更好地适应人体活动,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脑瘫合并视觉障碍的效果。
2.生活护理:为促进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发育,日常生活中纠正异常姿势、注重营养均衡、协助进行正常视觉刺激训练、保持患儿的心情稳定也是非常关键的护理方式。
3.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丹曲林、巴氯芬、替扎尼定等药物促进患儿脑神经细胞的代谢,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