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科

24小时尿蛋白600

医生头像

张聪 副主任医师内科

三级甲等中日友好医院

24小时尿蛋白的正常水平是0-80mg/24h,经检查大于80mg/24h时,则考虑为蛋白尿,所以24小时尿蛋白600mg/24h一般提示出现了蛋白尿。可能是剧烈运动、紧张、体位性蛋白尿、发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因素引起的,建议及时的进行针对性处理。
1、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增加肌肉的代谢产物,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肾脏的过滤功能,导致蛋白尿,适当休息之后一般可以改善。
2、紧张: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肾血管痉挛或充血等暂时性的功能性改变,使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导致功能性蛋白尿,此时要注意舒缓情绪,避免过度紧张。
3、体位性蛋白尿:在直立位时,尤其是脊柱前突体位,尿液中蛋白量自然增多,容易出现蛋白尿,在卧位时蛋白尿可消失。
4、发热:发热的情况下,肾血流量增加,有一些蛋白会进入尿液中,造成蛋白尿,可以通过使用退热贴、酒精擦浴的方式降温。
5、急性肾小球肾炎:该疾病会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滤过屏障出现障碍,出现蛋白尿。可遵医嘱吃利尿的药物改善,例如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
6、系统性红斑狼疮:该疾病的病变可累及肾脏,改变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使尿中出现大量的蛋白。可遵医嘱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硫唑嘌呤片、甲氨蝶呤片等。
治疗期间要适当喝水,加速新陈代谢,改善不适。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