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科

什么情况下发烧要打针

医生头像

张永明 副主任医师内科

三级甲等中日友好医院

发烧通常是指发热,当腋下体温超过38.5℃时,通常可以通过打针来达到退热的效果。
导致发热的因素可能包括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或过度的体力劳动,这可能会使身体超出正常负荷,从而引起发热。当身体受到风寒感染或抵抗力下降时,细菌或病毒可能会侵入体内,从而触发感染,也可能导致发热。发热时间过长可造成全身不适,甚至出现休克,因此必须及时处理。
当腋下体温低于38.5℃时,可以采取物理方式进行冷却,例如用温水进行擦洗或贴退热贴。如果物理降温方法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或者当温度超过38.5℃时,患者应立即前往医院,并在医生的建议下,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体温过高的情况,可使用退热药进行治疗。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通过注射或静脉滴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来进行治疗,例如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等。但在注射过程中,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以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应当增加热水的摄入,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品,努力减少吸烟和饮酒的习惯,并保证身体温暖。另外,还应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