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蚊子、跳蚤、螨虫、蜜蜂、隐翅虫等咬后会红肿起包。
1、蚊子:蚊子叮咬时会将含有抗凝血剂、消化酶等物质的唾液注入人体皮肤。这些物质会引发人体的免疫反应,使得被叮咬处出现红肿起包现象,通常为单个或几个散在的小红包,瘙痒明显,中央可见针尖大小的瘀点,数小时后可能会逐渐消退或持续数天。
2、跳蚤:跳蚤通过其口器刺入皮肤吸血并注入唾液。唾液中的过敏原会导致局部皮肤过敏,形成红肿包块,多发生在腿部、腰部等部位,尤其是裤脚、袜子边缘处,表现为成串或散在分布的红色丘疹、风团,瘙痒剧烈,搔抓后容易引起皮肤破损继发感染。
3、螨虫:主要是寄生在人体皮肤毛囊和皮脂腺内的蠕形螨以及生活环境中的尘螨。蠕形螨寄生可导致毛囊及周围组织炎症,出现局部红肿、丘疹等,多见于面部。尘螨接触皮肤后,其分泌物、排泄物等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的红斑、丘疹、水疱,瘙痒明显,常在接触尘螨较多的环境后出现。
4、蜜蜂:蜜蜂蜇人时,其尾部的毒刺会刺入皮肤并注入毒液。毒液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透明质酸酶等,会引起局部的急性炎症反应,导致被蜇处迅速红肿起包,疼痛明显,中间可见蜜蜂毒刺残留,周围皮肤可有瘀斑,严重时可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头晕等。
5、隐翅虫:隐翅虫体内含有强酸性毒液。当隐翅虫在人体皮肤上爬行被无意拍死或压碎时,毒液接触皮肤会引起灼伤样反应,出现条索状、片状的红斑、水疱、脓疱,伴有灼痛、瘙痒,好发于面部、颈部、四肢等暴露部位,严重程度与接触毒液量有关。
如果被虫咬后出现严重的全身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心慌、头晕等,或者局部红肿疼痛持续不缓解、伴有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抗过敏、抗感染等治疗,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和护理,同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相关昆虫,改善居住环境以减少昆虫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