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虫子咬了一到晚上就特别痒可能是虫咬性皮炎、疥疮、隐翅虫皮炎、虱病、皮肤瘙痒症等所致,建议及时就医采取日常护理、药物治疗。
1.虫咬性皮炎:虫子叮咬时注入唾液或毒液,人体免疫系统对其产生过敏反应。晚上人体副交感神经兴奋,皮肤敏感性相对增高,且注意力更集中于身体不适,导致瘙痒感加剧。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氢化可的松乳膏,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也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止痒。
2.疥疮:由疥螨寄生皮肤引起,疥螨常在夜间活动、交配及产卵,其在皮肤内挖掘隧道、分泌排泄物等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尤其在温暖的被窝中,皮肤温度升高,瘙痒更明显,好发于皮肤薄嫩处如指缝、腕部、腹部等,被叮咬处可出现丘疹、水疱。治疗需外用复方硫黄乳膏、林旦乳膏、苯甲酸苄酯乳剂等,同时对衣物、被褥等彻底消毒,性伴侣或密切接触者需同时治疗。
3.隐翅虫皮炎:隐翅虫体内含有强酸性毒液,接触皮肤后可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夜晚隐翅虫活动频繁,若接触人体并被拍死在皮肤上,毒液沾染皮肤导致炎症加重,出现条索状、片状红斑,伴有瘙痒、灼痛,晚上因身体放松,对瘙痒感知更强烈。可先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然后外用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
4.虱病:虱子寄生在人体毛发处,如头虱、体虱、阴虱等,虱子叮咬吸血并释放毒素,引起局部皮肤过敏反应。晚上人体安静,对瘙痒的关注度提高,且被窝内温度适宜,虱子活动可能更活跃,使得瘙痒加重。治疗需剃除毛发,外用复方硫黄乳膏、林旦乳膏等,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衣物、被褥并高温消毒。
5.皮肤瘙痒症:被虫子咬后皮肤屏障受损,加上心理因素,如对虫咬的恐惧、焦虑等,导致皮肤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皮肤瘙痒症,晚上安静环境下更易感觉到瘙痒。可口服抗组胺药,如非索非那定、奥洛他定、阿伐斯汀等,外用保湿剂,如尿素软膏、维生素E乳膏,还可进行心理疏导。
被虫子咬后一到晚上特别痒原因多样,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诊断下,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以缓解症状,促进皮肤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