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怎么喝水都觉得口干,可能是暑热伤津、阴虚火旺、湿热内蕴、脾胃虚弱、肝郁气滞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暑热伤津:夏季暑气当令,气候炎热,人体出汗量大幅增加,汗液为津液所化,津液大量流失,导致体内阴液亏虚。而口为脾之窍,津液不足则不能上承滋润口腔,即便大量饮水,也难以迅速缓解口干之感,常伴有发热、心烦、口渴欲冷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暑、生津止渴为主,可选用藿香正气水,解表祛暑、化湿和中,发散暑热之邪,助津液化生;六一散,清暑利湿,使暑湿从小便而去,减少津液损耗;生脉饮,益气养阴,补充因暑热耗散的气阴,用药谨遵医嘱。
2.阴虚火旺:素体阴虚,或夏季昼长夜短,人睡眠相对不足,加之炎热易使人情绪急躁,暗耗阴血,虚火内生。火性炎上,灼伤津液,致使津液不能上濡口腔,出现口干,还常伴有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症状。需滋阴降火,药物可选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清下焦虚火,涵养肾阴;天王补心丹,滋阴清热,养血安神,既滋肾阴又养心阴,缓解虚火扰神。
3.湿热内蕴:夏日人贪凉饮冷,又常居处潮湿,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甜腻食物,易致湿热内生。湿热之邪互结,阻滞气机,影响津液的输布与代谢,虽然体内津液并未真正匮乏,但因输布失常,不能上达口腔,从而口干,常伴有胸闷脘痞、口苦口黏、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黄赤等症状。调理应清热利湿,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疏泄肝胆湿热之邪;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助胆汁排泄正常,恢复津液输布。
4.脾胃虚弱:夏季人往往食欲不佳,饮食不规律,若再加上过食生冷,极易损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与津液,脾胃虚弱则运化失职,水谷不能化为津液,津液生成不足且输布障碍,口腔失于濡润,出现口干,常伴有腹胀、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稀等症状。需健脾益胃,药物可选参苓白术散,补脾胃、益肺气,促进水谷运化;健脾丸,健脾开胃,增强脾胃功能;还可艾灸足三里、中脘穴,足三里是强壮要穴,调理脾胃,中脘为胃之募穴,温运中焦,提升脾胃功能,用药谨遵医嘱。
5.肝郁气滞:夏季天气炎热,人容易心情烦躁、焦虑,长期不良情绪可致肝气郁结。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郁则气机不畅,津液的运行依赖气的推动,气机受阻,津液输布障碍,不能正常上承至口腔,引起口干,常伴有胁肋胀满、叹息、情绪低落、月经不调(女性)等症状。治疗当疏肝理气,药物用逍遥丸,疏肝健脾、养血调经,调节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改善肝郁状态;配合针刺太冲、期门等穴位,太冲为肝经原穴,期门为肝之募穴,可疏肝理气,畅达气机,用药谨遵医嘱。
使用上述药物时要谨遵医嘱。日常生活中,夏季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及时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用;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过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缓解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