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一般是由于人体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弱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上阳虚可以分为心阳虚证、脾阳虚证、肾阳虚证等,不同类型的患者可以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吃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1、心阳虚证:心阳虚证是指心之阳气不足,虚寒内生所引起的证候,常由心气虚发展而来,患者常表现为心胸疼痛、气短胸闷、神疲乏力等。患者可以按照医嘱吃人参、黄芪、肉桂、甘草等药物,以起到养心定悸、通脉止痛等作用。
2、脾阳虚证:脾阳虚证一般是指脾阳虚衰,阴寒内生所引起的虚寒证候,患者一般出现食少、腹胀、腹痛、便溏等症状。临床上常用小建中汤和附子理中汤进行治疗,也可以按照医嘱吃桂枝、炙甘草、大枣等中药材进行,以温补脾阳,进而起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3、肾阳虚证:肾阳虚证是指由于肾阳虚衰,温煦失职,气化失权所表现的一类虚寒证候,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膝以下畏寒、小便清长、夜尿多、遗精、阳痿等情况,患者一般可以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吃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四神丸等中成药,通常能起到温补肾阳、填精补血等作用,进而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患者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的同时,平时还应注意腹背、小腹、腰部等部位的保暖,不要吃生冷、油腻的食物,比如三文鱼、回锅肉、火锅等,适当地进行性行为,多喝温水,尽量以清淡高蛋白的食物为主,补充营养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