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一般指发热;40度一般指40℃。发热到40度意味着患者出现了高热,可能与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病毒性脑膜炎等因素有关,容易导致身体的能量消耗过大,造成脱水。如果患者体弱或是婴幼儿,可能会出现抽搐,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
一、高热
发热是指导致体温升高,超出37.3℃的情况,通常37.3~38℃属于低热,38.1~39℃属于中等度热,高热是39.1~41℃,超高热则是在41℃以上。通常高热及以上说明患者的情况非常严重,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免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甚至引起生命危险。
二、相关病症
1、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典型症状便是发热、咳嗽、流鼻涕等。这种情况的患者应该按医嘱服用感冒清热颗粒、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不适症状。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机体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或是其变种病毒的入侵,患者可能不会出现不良症状,也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是因为该病症引起的发热40℃,可以按医嘱服用布洛芬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退热。
3、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除了会出现高热的情况,还可能会伴有畏寒、咽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按医嘱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拉定胶囊等抗炎药物进行治疗,严重者还可以选择手术切开引流的方式进行处理。
4、病毒性脑膜炎:脑膜炎是指软脑膜的弥漫性炎症性改变,通常表现为发热、呕吐、头痛、食欲减退等。建议患者按医嘱服用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该现象小概率是恶性肿瘤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通过血常规、体格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等方式确诊病因,然后对症治疗。同时高热的情况下,可以辅以冷敷额头、酒精擦拭、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