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中医科

身体有湿气的症状,该怎么治疗

医生头像

余晓阳 主任医师中医学

三级甲等重庆市中医院

身体有湿气,一般是环境因素、饮食不当、缺乏运动、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原因所致。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症用药,缓解湿气症状。
1、环境因素:当患者长时间处于潮湿、阴冷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时,空气中的水分无法有效流通和蒸发,容易聚集并附着在物体表面和人体皮肤上,并逐渐渗透到人体内部,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湿气蓄积,表现为头身困重、食欲不振等症状。建议患者谨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平胃丸、龙胆泻肝丸等清肝胆、利湿热的药物。
2、饮食不当:患者饮食不当,特别是长期摄入辛辣、刺激、生冷或油腻的食物,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主运化水湿,当脾的运化能力减弱时,体内的水湿无法被有效代谢和排出,就会在体内积聚形成湿气,常表现为食欲差、身体困重、大便黏腻、舌苔厚腻、皮肤油腻等症状。建议患者谨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颗粒、人参健脾丸等健脾益气的药物。
3、缺乏运动:缺乏运动会导致体内气血循环减慢,新陈代谢降低,从而影响身体各脏腑的功能,不能将饮食中的多余水分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排泄,导致湿气在体内堆积,常表现为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如五禽戏、八锦缎、太极拳等。
4、情志失调:患者情志失调,如长期焦虑抑郁,会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脾主运化,脾失健运则水湿内生,常表现为胸胁胀满、情绪抑郁、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苔厚腻。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瑜伽、冥想、散步等方式来调节情志。
5、久病体虚:患者久病体虚,正气不足,尤其是脾肾功能减弱。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液代谢,二者虚弱则水湿运化失常,湿气内生,常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苍白、肢体浮肿、大便稀溏等。建议患者谨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等补充气血的药物。
身体有湿气的患者祛除湿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调理,切勿盲目自行调理。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