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脑勺出现黄豆大小的疙瘩,可能与毛囊炎、皮脂腺囊肿、脂肪瘤、淋巴结肿大以及皮肤纤维瘤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根据原因遵医嘱治疗。
1.毛囊炎:由于头皮毛囊受到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可能导致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的疙瘩。处理上,应保持头皮清洁,避免抓挠,可遵医嘱使用外用抗生素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及红霉素软膏来消炎杀菌。
2.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分泌旺盛,导管堵塞时,皮脂积聚形成囊肿,表现为头皮下的圆形肿物。治疗上,若囊肿较小且无症状,可定期观察;若囊肿较大或有感染迹象,需手术切除,并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胶囊及罗红霉素胶囊。
3.脂肪瘤: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通常无痛无痒,但可在头皮下触及软质包块。对于脂肪瘤,一般无需治疗,若影响美观或造成不适,可考虑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对脂肪瘤无效。
4.淋巴结肿大:头颈部感染或炎症可引起后脑勺附近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可触及的疙瘩。治疗上,应针对原发病灶进行抗感染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青霉素V钾片、头孢氨苄胶囊及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药物。
5.皮肤纤维瘤:一种良性皮肤肿瘤,由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表现为头皮下的硬结。皮肤纤维瘤通常无需治疗,若需去除,可通过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对皮肤纤维瘤同样无效。
需注意的是,在没有明确具体原因前,不可擅自用药,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