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一般被咬后1-3个月发病,但是具体时间并不确定,短则几天,长则几年,但是发病后通常难以治疗,通常建议在被动物咬伤后及时就医注射狂犬病疫苗,预防发病。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为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犬、猫、野生或流浪的哺乳类肉食动物,人类一般是被携带有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后感染。狂犬病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症状,一般在被咬后1-3个月发病,但是具体时间因人而异,可能会出现更早或更晚出现症状的情况。
感染狂犬病病毒后一般分为潜伏期和前驱期两个阶段,潜伏期一般是指在感染后到发病前无症状的一段时间,约为1-3个月,1周以内和1年以上的情况比较少,此时患者一般无症状出现,没有发病的情况。潜伏期后是前驱期阶段,一般持续1-3天,患者会有病发的情况,出现典型的狂犬病临床症状。
在狂犬病发病后,病死率较高,目前临床上并没有有效治疗方法,主要是以预防为主。所以建议被动物咬伤、撞伤后,及时就医注射狂犬病疫苗,避免发生狂犬病病毒感染,从而预防出现狂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