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中医科

少阴病,四逆

医生头像

王燕 主任医师中医学

三级甲等中日友好医院

少阴病属于中医学经脉名,是指脉微细,但欲寐,目前主要分为少阴化寒证、少阴化热证;四逆者指四肢逆冷也。根据不同病因可以选择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
一、少阴病
1、少阴化寒证:一般多见于阳气素虚者,例如少阴心肾阳气衰弱,治疗时需以扶阳为原则,临床上可以选择四逆汤,主要组成为甘草、干姜、附子,有回阳救逆功效,能有效缓解因心肾阳衰所致酸软乏力、面色苍白、神衰欲寐等。也可以使用附子汤,主要成分为附子、茯苓、人参、白术、芍药等,有温经助阳、祛寒化湿之功效。效果不佳者可针灸神门穴、命门穴、三阴交穴等,可利用重灸法、补法。
2、少阴化热证:少阴化热证多见于少阴阴亏火旺者,治疗需以清热解毒为原则,临床上可使用黄连阿胶汤,组成为黄连、黄芩、芍药、黄阿胶,有滋阴泻热、和阳安神之功效,疗效不佳者可配合医生只针不灸太溪穴、照海穴、通里穴等,可选择平补平泻法。
二、四逆
四逆常与肾阳衰微、阴寒内盛有关,或是因寒邪入三阴所致,当发生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时会造成四肢冰冷、畏寒、神疲力乏、倦怠等。辩证后需以温补为原则,可用到附子、肉桂、干姜、羌活等中药驱散寒邪,或通过按摩足三里、关元穴等穴位运行气血。
建议先去中医院进行相关辨证,得出结果后再施以论治,未就医前不建议擅自用药,以防适得其反。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