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五官科

耳朵抠化脓流血

医生头像

王利一 主任医师五官科

三级甲等北京医院

抠耳朵化脓、流血可能是外伤、湿疹、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分泌性中耳炎等因素引起的,需对症进行治疗。
1.外伤:若是抠耳朵后,出现化脓、流血的症状,可能会使抠耳朵时使用的力度过大,导致耳道黏膜损伤,出现渗液、化脓、流血等症状。建议注意耳道消毒,避免出现感染的现象。
2.湿疹:该病通常是指多种内外因素导致的局部皮肤炎症,受炎症刺激,皮肤常会有水疱、渗液、瘙痒等症状,若是耳朵受到外力抠挖,还可能出现出血的现象。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等药物,缓解炎症反应。
3.单纯疱疹:该病是指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由于存在病毒感染,常会出现水疱、丘疹等症状,若是抠挖患处,可导致黏膜破溃,出现化脓、流血等现象。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片、利巴韦林片、酞丁安乳膏等。
4.带状疱疹:该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病。病症发作时,常会因病毒感染导致其沿着神经纤维转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刺激出现水痘、斑疹、化脓等症状,可因抠挖导致黏膜损伤,诱发出血的现象。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昔洛韦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盐酸伐昔洛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分泌性中耳炎:该病以传导性耳聋、鼓室积液为主要表现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受炎症刺激,可能会导致耳道出现渗液、流脓、出血等现象,可因外力刺激,导致症状加重。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缓解炎症刺激。
建议平时注意做好耳道清洁,减少病菌滋生,降低患病概率。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