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确诊为糜烂性胃炎,吃药2-4周后通常能好。
糜烂性胃炎是发生于胃部的病变,患处胃黏膜存在糜烂、出血等情况。根据起病速度的快慢,该症可以具体划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与慢性糜烂性胃炎。
如果患者患有急性糜烂性胃炎,通常会突然出现呕血、黑粪、上腹部隐痛或剧痛等症状。此时,患者应及时就诊,遵医嘱使用枸橼酸铋钾颗粒、铝碳酸镁颗粒、多潘立酮片等药物,以改善胃黏膜状态,并缓解不适症状。经过系统性的药物治疗后,患者通常可以在2-4周左右康复。
但是,如果急性病症反复发作,或患者存在过度饮酒、长期吸烟、感染幽门螺杆菌等情况,则可能导致患者患有慢性糜烂性胃炎,使中上腹出现钝痛或烧灼痛,常伴有反酸、餐后饱胀等表现。此类疾病容易导致胃黏膜受损更为严重,通常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可能会在服药4周后实现临床治愈,但比较难完全逆转胃黏膜的受损情况。此外,如果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还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需要遵医嘱联合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颗粒等药物。
综上所述,在确诊为糜烂性胃炎之后,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定时、按量服用药物,以促进身体康复。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烧烤、火锅等,可以适当地吃香蕉、米粥等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