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是指产褥期。产褥期尾椎骨疼,可能是分娩损伤、激素变化、缺钙、久坐或姿势不良、原有腰椎疾病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分娩损伤: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可能需要长时间用力,尤其是顺产时胎儿经过产道,可能会对尾椎骨及其周围的组织造成压迫或拉伤。尾椎骨周围的韧带、肌肉在分娩的强大压力下出现损伤,引发炎症反应,刺激神经末梢,从而导致尾椎骨疼痛。治疗上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坐姿。疼痛明显时可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对乙酰氨基酚片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2.激素变化:产褥期产妇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较大变化,松弛素的增加会使骨盆关节、韧带松弛,尾椎骨周围的韧带稳定性下降。当身体姿势稍有改变或活动时,尾椎骨容易出现错位或受力不均,引起疼痛。可通过热敷尾椎骨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来缓解,必要时可外用抗炎镇痛的药膏。
3.缺钙:产褥期产妇对钙的需求量增加,如果钙摄入不足,身体会从骨骼中摄取钙来满足生理需求。尾椎骨作为脊柱的一部分,骨质也会受到影响,骨密度降低,强度减弱,容易出现疼痛。饮食上要增加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等。同时可补充钙剂,如碳酸钙D3片、枸橼酸钙咀嚼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
4.久坐或姿势不良:产褥期产妇经常坐着喂奶或照顾宝宝,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尾椎骨局部压力过大,或者坐姿不正确,使尾椎骨受力不均,会加重尾椎骨周围软组织的劳损,引起疼痛。要经常变换姿势,可在座椅上放置软坐垫,减轻尾椎骨压力。也可口服跌打丸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5.原有腰椎疾病:如果产妇在孕前就有腰椎间盘突出、骶髂关节炎等疾病,产褥期身体状态改变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尾椎骨的疼痛。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维生素B12片、根痛平颗粒等营养神经、缓解疼痛的药物。
使用上述药物时要谨遵医嘱,不可自行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注意停止哺乳,以免影响恢复或对哺乳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