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长痘痘可能是耳部痤疮、耳廓毛囊炎、皮脂腺囊肿、接触性皮炎、耳部疖肿等因素所致,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
1、耳部痤疮:耳部痤疮是由于耳廓皮肤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口角化异常,导致皮脂排出不畅,堵塞在毛囊内。再加上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引发炎症,使耳廓出现痘痘样的丘疹、脓疱等,可能伴有轻微疼痛、瘙痒,皮肤可能变得粗糙。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达帕林凝胶、过氧苯甲酰凝胶、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
2、耳廓毛囊炎:耳廓毛囊炎主要是细菌感染毛囊引起,常见的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细菌在毛囊内大量繁殖,产生炎症反应,致使耳廓出现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类似痘痘,周围皮肤可能有红晕,有疼痛感,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脓疱,还可能伴有局部发热。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盐酸克林霉素凝胶、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等。
3、皮脂腺囊肿:耳廓皮肤的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无法正常排出,积聚在腺体内形成囊肿。囊肿表现为圆形、中等硬度的肿物,类似痘痘,表面光滑,一般无自觉症状,但若继发感染,可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等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先使用头孢呋辛酯片消炎,待炎症缓解后可考虑手术切除,如囊肿切除术、切开引流术等。
4、接触性皮炎:可能是耳廓接触了某些过敏原,如洗发水、染发剂、金属饰品等,引发过敏反应。接触部位的皮肤会出现红斑、丘疹,类似痘痘,伴有瘙痒、灼热感,严重时可出现水疱、渗液,边界往往比较清晰。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地奈德乳膏、氯雷他定片等。
5、耳部疖肿:耳部疖肿是多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侵袭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引起急性化脓性炎症。初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的小结节,逐渐肿大,顶部冒出黄白色脓头,类似痘痘,疼痛明显,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外用鱼石脂软膏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耳廓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洁和摩擦。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如果需要佩戴耳部饰品,要确保其材质安全无刺激。不要自行挤压或挑破耳廓上的痘痘,防止感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