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肺结核皮试后,皮试部位出现硬结直径大于等于15毫米或有水泡、坏死等表现,可能提示感染了肺结核,但不能确诊得病。
肺结核皮试即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结核菌素是一种从结核菌中提取的物质,将其注射到皮内后,观察局部皮肤的反应,以判断是否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如果皮试部位在48至72小时后出现硬结,医生会测量硬结的直径大小来判断结果。一般硬结直径小于5毫米为阴性,5至9毫米为弱阳性,10至19毫米为阳性,大于等于20毫米或有水泡、坏死等为强阳性。强阳性结果提示可能感染了肺结核,但不能确诊得病。因为皮试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曾经接种过卡介苗、近期接触过其他分枝杆菌等也可能出现阳性反应。此外,即使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也不一定就发病。只有当身体免疫力下降,结核菌在体内大量繁殖并破坏组织时才会发病。所以,皮试强阳性者需要进一步进行胸部X光、痰液检查等,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患有肺结核。
如果进行了肺结核皮试,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观察皮试结果的时间和方法。如果结果异常,应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肺结核患者。如果确诊为肺结核,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和传播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