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科

阻塞性黄疸的诊断标准

医生头像

黄玉红 主任医师内科

三级甲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胆管梗阻,使胆汁不能正常排泄至肠道而引起的黄疸。其诊断标准是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尤其是直接胆红素的数值高于正常值,同时要结合患者的症状和影像学检查来判断。
一般情况下,血清总胆红素的正常值范围是5.13~22.24μmol/L,如果患者通过肝功能化验检查发现血清总胆红素的数值明显高于正常值范围,同时对患者进行查体,发现患者的皮肤、巩膜、小便等发生黄染的现象,在腹部可能会触摸到肿大的胆囊;另外,结合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看到胆管扩张的表现,那么通常就可以确诊患者出现了阻塞性黄疸的情况。此外,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如果患者病灶比较明显,一般通过B超检查就可以看到梗阻部位,而对于胆道下端的病变,可以通过做强化CT、磁共振检查等来确定梗阻的部位,明确梗阻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早对胆道进行引流,缓解胆道内压,以缓解阻塞性黄疸引发的相关症状。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