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起水泡挤了又有水,可能是汗疱疹、真菌感染、接触性皮炎、皮肤湿疹、摩擦刺激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汗疱疹:汗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可能与过敏、精神因素、局部刺激等有关。手上会出现深在性小水泡,瘙痒明显。挤破后容易复发,因为汗疱疹的病因未消除。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尽量减少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激素类或抗过敏药膏。如果瘙痒严重,可口服抗组胺药物。
2.真菌感染:手部感染真菌,如手癣,也可能出现水泡。真菌在皮肤内繁殖,破坏皮肤结构,导致水泡形成。挤破后,真菌仍然存在,所以会再次出现水泡。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手套等物品。可使用抗真菌药膏,如硝酸咪康唑乳膏、克霉唑等,必要时口服抗真菌药物。
3.接触性皮炎:接触了某些过敏原或刺激性物质,如洗涤剂、化学药品、植物汁液等,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手上出现水泡。挤破后,接触源未去除,皮肤仍处于过敏状态。找出过敏原并避免接触。用清水冲洗手部,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症状严重时需就医,医生可能会开具抗过敏药物或外用激素类药物。
4.皮肤湿疹:手部湿疹也可能表现为水泡、瘙痒等症状。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有关。挤破后,湿疹的炎症反应未得到控制,会再次出现水泡。保持手部清洁,避免搔抓。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激素类或非激素类的湿疹药膏。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5.摩擦刺激:手部过度摩擦、受压等可能导致皮肤出现水泡。挤破后,如果继续受到摩擦刺激,皮肤会再次形成水泡。避免手部过度摩擦和受压,选择合适的手套等防护用品。如果水泡较小,可以让其自行吸收;如果水泡较大,可以用消毒针在水泡边缘刺破,放出液体,然后涂抹碘伏等消毒剂,防止感染。
总之,手上水泡挤了又有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使用药物时一定要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