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科

心电图心律不齐

医生头像

周恒 副主任医师内科

三级甲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心电图心律不齐,有窦性心律不齐和心律不齐两种,一般情况下是指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情况下不用在意,如病情严重,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比索洛尔、阿托品等,如果是心律不齐,可采用抗心律不齐药物和手术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一、窦性心律不齐:正常情况下,心脏每分钟规律跳动六十到一百次,当窦房结冲动形成过快、过慢、不规则,或窦房结冲动传导障碍,就发生了窦性心律不齐,该病可见于正常健康人,多为生理性,少数由器质性心脏病、心脏外疾病等因素引起。
1.生理性:正常健康人如果存在吸烟、饮酒、焦虑、过度劳累等行为就可能会引起窦性心律不齐,运动员和长期体力劳动者等人员也会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的情况。
2.病理性:器质性心脏病会引起窦性心律不齐,如心包炎、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等;某些心脏外疾病也会引起窦性心律不齐,如感染病、肿瘤等。
生理性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需药物治疗,必要情况下可使用索洛尔、阿替洛尔、阿托品、多巴胺等药物进行治疗,病理性窦性心律不齐则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二、心律不齐: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所引起的心跳不规律、过快、过慢等症状即为心律不齐,依据病因可分为生理性心律不齐和病理性心律不齐。
1.生理性:运动、睡眠、情绪变化等因素会导致心律不齐。
2.病理性:冠心病、脑卒中、神经与体液调节功能失调等因素都会导致心律不齐。
抗心律不齐药物分为四类,普通人群切不可脱离专业医生指导擅自用药,Ⅰ类包括Ⅰa类,如奎尼丁、丙吡胺等,Ⅰb类,如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等,Ⅰc类,如氟卡尼、普罗帕酮等。Ⅱ类即β受体阻滞药,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Ⅲ类即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如溴苄胺、胺碘酮等。Ⅳ类即钙通道阻滞药,如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手术治疗包括导管消融术、心脏搭桥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等。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