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中医科

消渴的基本病机及治疗原则

医生头像

王燕 主任医师中医学

三级甲等中日友好医院

消渴是中医学上的疾病概念,常指出现口渴、多饮、多尿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一般是由于体内阴液不足或失调导致的。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可能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劳损等因素所致,治疗原则以滋阴降火、清热利尿为主。
阴虚燥热是指体内阴液生成不足或消耗过度,导致人体阳气相对亢盛,造成体内阴阳失衡,阴虚的情况下,虚热上升,导致口渴、多尿等症状。阴虚燥热多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劳损等引起的,由于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职,痰湿内生积热,化燥伤津,发为消渴。如果长期出现精神紧张、暴躁、惊恐等情况,忧思过度,气机郁结,郁久化火,消灼肺胃阴津,也可能会表现为消渴。此外,如果先天禀赋不足,五脏奇偶为柔弱,也容易引起素体阴虚,如果出现房事不节、劳欲过度等情况,损耗阴精,虚火内生,致肾虚与肺燥、胃热同现,从而出现消渴的情况。
对于阴虚燥热引起的消渴,治疗原则宜以滋阴降火、清热利尿为主。重点是滋养阴液,调节阴阳平衡,常用的中药有生地黄、玄参、天花粉等。还可以通过清热解毒、利尿的药物,减轻口渴和多尿症状,比如车前草、黄芩、丝瓜络等。日常也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含水量较高的食物,如瓜果、蔬菜等。调整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适度运动。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