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道口旁边长疙瘩,可能是前庭大腺囊肿、尖锐湿疣、假性湿疣、尿道口息肉、毛囊炎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前庭大腺囊肿:前庭大腺管开口部阻塞,分泌物积聚于腺腔而形成。多由慢性炎症、损伤等导致腺管堵塞,表现为尿道口旁囊性肿物,大小不一,多无疼痛,若继发感染则可出现红肿热痛。较小无症状的囊肿可观察;较大或有症状者需手术治疗,如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术后保持外阴清洁,可使用高锰酸钾坐浴,口服头孢克肟胶囊、甲硝唑片、阿奇霉素片等预防感染。
2.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病毒感染后在尿道口周围皮肤黏膜生长,形成单个或多个散在的淡红色小丘疹,质地柔软,后期可融合成菜花状、乳头状赘生物。可外用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干扰素凝胶等药物抗病毒,也可采用冷冻、激光、电灼等物理治疗方法去除疣体,性伴侣需同时检查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3.假性湿疣:病因不明,可能与局部炎症刺激、卫生不良等有关。表现为尿道口旁密集分布的小丘疹,呈鱼子样或绒毛样,表面光滑,无自觉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搔抓,积极治疗阴道炎等妇科炎症,可外用聚维酮碘溶液清洗外阴,有阴道炎时根据病原体选择相应药物,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用克霉唑栓,细菌性阴道病用甲硝唑栓等。
4.尿道口息肉:多因慢性刺激、感染等因素导致尿道口黏膜组织增生形成息肉。可出现尿道口肿物,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或接触性出血等症状。一般需手术切除息肉,术后送病理检查明确性质,术后注意局部护理,保持外阴清洁,可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呋喃妥因片等预防感染。
5.毛囊炎:尿道口周围毛囊被细菌感染,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局部清洁不佳、搔抓、摩擦等可诱发,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可有疼痛、脓疱。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等抗生素药膏,注意局部清洁,避免挤压,防止炎症扩散,穿着宽松透气的内裤,减少摩擦。
使用上述药物时要谨遵医嘱。日常护理要注意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勤换内裤,避免不洁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