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蛋白质偏高可能是生活习惯引起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急性肾小球肾炎、脂肪肝、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因素造成的病理现象。
一、生理现象
如果患者平时偏好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牛肉等,容易摄入过量蛋白质,而蛋白质分解酶相对不足,使体内蛋白质升高。建议患者合理搭配膳食,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以改善身体状况。
二、病理现象
1、急性肾小球肾炎:感染β-溶血性链球菌可能诱发急性肾小球肾炎,使患者出现蛋白尿、血尿、晨起眼睑水肿、一过性高血压等症状,还可能令患者体内蛋白质较高。患者应及时就诊,遵医嘱使用呋塞米注射液、红霉素片、甲泼尼龙片等药物来治疗。
2、脂肪肝:酗酒、超重等因素可能导致患者患有脂肪肝,而这类患者的饮食结构通常不健康,可能会导致体内蛋白质合成增加,使蛋白质偏高,还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轻度不适、肝区隐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尽快就医,遵医嘱使用壳脂胶囊、双环醇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药物来治疗。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短时间内碘摄入过量、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等因素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导致患者有食欲亢进、体重下降、多汗乏力等症状,可能使患者摄入较多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出现体内蛋白质偏高的情况。患者应尽快就医,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卡比马唑片等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患者体内的蛋白质偏高。建议患者密切关注自身情况,如果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则需要尽快就医,通过尿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等方式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