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参和太子参的区别通常是科属不同、来源不同、性味归经不同、功效侧重不同、外观形态不同等,患者应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1、科属不同:沙参为桔梗科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太子参是石竹科孩儿参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两者所属的植物类别存在明显差异。
2、来源不同:沙参多是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一般在夏、秋两季采挖,洗净后趁鲜刮去外皮,再干燥处理;太子参是孩儿参的干燥块根,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
3、性味归经不同: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而太子参性平,性质上有所区别。
4、功效侧重不同:沙参侧重于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常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胃阴不足、热病津伤、咽干口渴等情况;太子参着重补气生津、健脾益肺,多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倦怠、气虚津伤、干咳少痰等。
5、外观形态不同:沙参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表面淡黄白色,略粗糙,偶有残存外皮;太子参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表面黄白色,微有纵皱纹。
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多喝温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火锅、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