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对肝脏的副作用一般是加重肝脏负担、肝功能异常,建议遵医嘱用药。
白茅根是一种中药,本身性寒、味道甘甜,归肺经、胃经、膀胱经。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等作用,多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引起的出血,比如吐血、呕血、血尿、崩漏等;对热证引起的排尿不畅、小便短赤、水肿、排尿疼痛有改善作用,也可以缓解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呕吐症状。
现代医学还将白茅根用于急性肾炎、高血压的治疗,对肝脏是没有毒性的,可以在安全剂量下放心使用。不过白茅根是需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的,如果不遵医嘱治疗,一次性吃太多或者长期吃,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很容易对肝脏产生损伤,从而导致肝功能异常,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患者需要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以免用药不当,损伤身体。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的患者不能吃白茅根,否则容易出现便溏、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该药物不能长时间服用。保持饮食清淡,服药后不要马上吃东西,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