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中医科

阳虚自汗和气虚自汗的区别

医生头像

余晓阳 主任医师中医学

三级甲等重庆市中医院

阳虚自汗和气虚自汗的区别包括病因不同、症状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不同、发病倾向不同、对环境适应不同等,出现自汗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1、病因不同:阳虚自汗主要是由于阳气虚弱,不能固摄津液所致。人体阳气具有温煦、固摄等作用,当阳气不足时,体表卫气不固,就容易出现自汗现象。气虚自汗则是因为人体元气不足,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气虚时,对津液的固摄能力下降,从而引起自汗。
2、症状表现不同:阳虚自汗常伴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小便清长等阳虚症状。因为阳虚生寒,所以患者会感觉怕冷,四肢温度低。而气虚自汗往往伴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等气虚表现。这是由于气虚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减弱,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一系列虚弱症状。
3、治疗方法不同:阳虚自汗患者可以按医嘱使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桂附地黄丸等药物。金匮肾气丸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功效;右归丸能温补肾阳、填精止遗;桂附地黄丸可温补肾阳。气虚自汗患者可以按医嘱使用玉屏风颗粒、补中益气丸、四君子丸等药物。玉屏风颗粒有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补中益气丸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四君子丸能益气健脾。
4、发病倾向不同:阳虚自汗者在冬季或受寒后症状可能加重,且容易患感冒、咳嗽等疾病,因为阳气虚弱,身体抵抗力下降。气虚自汗者则容易感到疲劳,稍微活动就会出汗更多,且在劳累后自汗症状明显,容易出现气短、心慌等症状。
5、对环境适应不同:阳虚自汗的人对寒冷环境较为敏感,不耐受寒冷,而气虚自汗的人在炎热环境中也容易出汗,且出汗后会感到更加虚弱。
自汗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上,可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补气、补阳作用的食物,如羊肉、核桃、山药等。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在使用药物治疗自汗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