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皮肤性病科

热毒瘙痒,起红疙瘩

医生头像

周怡 主治医师皮肤性病科

三级甲等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热毒瘙痒,起红疙瘩,可能是湿疹、荨麻疹、虫咬性皮炎、接触性皮炎、银屑病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湿疹:常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海鲜等发物,内生湿热,兼之外界环境潮湿闷热、接触化纤衣物、化学清洁剂等不良刺激,致使体内湿热毒邪蕴结于皮肤,引发变态反应,炎症细胞浸润,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红疙瘩,瘙痒剧烈,搔抓后易破损、渗出、结痂,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口服依巴斯汀片,抗组胺止痒,缓解热毒引发的瘙痒;外用他克莫司软膏,调节免疫、抗炎,减轻皮肤炎症;涂抹吡美莫司乳膏,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控制湿疹发展,日常饮食清淡,穿纯棉宽松衣物,避免搔抓烫洗。
2.荨麻疹:多由外感风邪,夹杂体内热毒,如情绪过激化火、感染病灶产热等,致营卫失和,邪热郁于肌表,使皮肤腠理开合失常,气血凝滞。肌肤迅速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红疙瘩,呈风团样,边界清晰,瘙痒难耐,发无定处,此起彼伏,可伴发热、恶心等全身症状,来去迅速。口服氯雷他定片,阻断组胺与受体结合,止痒消疹;西替利嗪胶囊,强效抗组胺抗过敏,减轻症状;外用炉甘石洗剂,清凉止痒、收敛皮疹,疏散体表热毒,同时排查并规避诱发因素,保持心情平和。
3.虫咬性皮炎:被蚊虫、跳蚤、螨虫等叮咬后,虫体释放毒素,人体对其产生免疫反应,体内热毒与之相搏,蕴结于叮咬处皮肤,局部气血瘀滞,形成以叮咬点为中心的红疙瘩,红肿热痛、瘙痒剧烈,中心有时可见针尖样咬痕,搔抓易继发感染,加重热毒之象。口服季德胜蛇药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解虫毒热毒;外用丹皮酚软膏,抗炎止痒、消肿止痛,缓解局部症状;涂抹复方黄柏液涂剂,清热燥湿、解毒消肿,清洁叮咬处,做好防蚊驱虫,勤换被褥衣物。
4.接触性皮炎:接触某些刺激性物质,像含重金属化妆品、化工原料、致敏性植物等,其毒性与体内热毒互结,损伤皮肤屏障,使气血经络受阻,热毒聚于局部,出现边界清晰的红疙瘩、红斑,瘙痒灼痛,严重时有水疱、渗出。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抗组胺抗过敏,清解热毒引发的不适;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抗炎抗过敏,减轻皮肤炎症;使用生理盐水湿敷,清热凉血、减轻红肿,立即远离致敏源。
5.银屑病:素体血热,复因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失宜等诱发因素,热毒入于营血,致血热内蕴,热盛生风化燥,气血凝滞不畅,皮肤失养,出现红斑基础上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的红疙瘩,刮除鳞屑有点状出血,冬重夏轻,常伴瘙痒,病情顽固。口服阿维A胶囊,调节皮肤细胞分化、抑制炎症,清解血分热毒;外用卡泊三醇软膏,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修复皮肤;卤米松乳膏,抗炎止痒,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日常避免劳累、精神紧张,戒烟酒。
使用上述药物务必谨遵医嘱。日常护理要保持皮肤清洁,用温水轻柔擦拭;饮食清淡,多吃蔬果,忌辛辣燥热食物;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锻炼,增强体质,以助体内热毒疏散,皮肤恢复健康。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