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种类繁多,包括脾胃虚弱、脾胃湿热、饮食积滞、肝气犯胃、脾胃虚寒等。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建议及时就医,对症用药。
1.脾胃虚弱:多是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久病体虚等所致。脾胃虚弱,运化无力,会出现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稀等症状,还可能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等。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劳累,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等药物,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
2.脾胃湿热:常因嗜食辛辣油腻、饮酒过度等引起。脾胃湿热,中焦阻滞,表现为胃脘灼痛、口干口苦、口臭、恶心呕吐等,还常伴有肢体困重、大便黏腻、小便短黄等。要注意饮食清淡,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清热利湿的药物,比如甘露消毒丹、清热祛湿颗粒等。
3.饮食积滞:一般是由于暴饮暴食、进食不易消化食物导致。饮食积滞,脾胃气滞,会有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呕吐酸腐食物等症状,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舌苔厚腻等。需控制饮食,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大山楂丸等药物,起到消食导滞的作用。
4.肝气犯胃:多是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所致。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会出现胃脘胀痛、胁肋胀满、嗳气频繁等症状,还常伴有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等。应保持心情舒畅,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柴胡舒肝丸、气滞胃痛颗粒、舒肝和胃丸等药物,起到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作用。
5.脾胃虚寒:通常是由先天禀赋不足、过食生冷、久病伤阳等造成。脾胃虚寒,失于温养,会有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得食则缓、四肢不温等症状,还可能伴有大便溏薄、泛吐清水等。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附子理中丸、小建中合剂、香砂养胃丸等药物,起到温中健脾、散寒止痛的作用。
日常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饮食有节,定时定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注意腹部保暖,尤其是季节变换时。如果脾胃病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