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后肿了个大包,出现紫色淤血,考虑是进针不当、未进行正确按压、血小板减少症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对症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进针不当:如果在针扎入血管前,针具长期停留于皮下组织内,可能导致部分皮下组织受损,使局部在抽血完成后形成淤血,还可能伴有肿胀表现。患者可以通过热敷抽血部位来改善症状。
2.未进行正确按压:若在抽血后仅仅按压针头穿刺皮肤处,这是不正确的,在按压的时候应该按压在针头穿破皮肤的上侧,才能有效地防止出血,避免出现抽血部位肿起大包、形成紫色淤血的现象。如果是未进行正确按压导致的,一般可以通过多次热敷来缓解,不必过于担心。
3.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的常见症状有皮肤黏膜青紫、瘀斑、齿龈、消化道出血等,可能导致患者在抽血后出现紫色的淤血,局部还可能形成大包。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硫唑嘌呤等。
此外,在少数情况下,血友病也可能导致患者的抽血部位出现肿胀、淤血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诊,排除重大疾病,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