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一般指妊娠。血小板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止血作用。妊娠后血小板一直下降可能是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期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如有异常,需要及时就医,遵医嘱处理。
1.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孕期常见的血小板减少原因,一般病情较轻,常无明显伴随症状。可密切观察血小板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如果血小板下降不严重,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C片、维生素B12片、叶酸片等药物,营养物质。
2.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因素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引起血小板下降,常伴有皮肤瘀点、瘀斑等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硫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颗粒等药物治疗。
3.妊娠期高血压: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常伴有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应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如盐酸拉贝洛尔片、甲基多巴片等,控制血压,必要时使用硫酸镁注射液预防子痫发作。
4.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常伴有贫血、发热等症状。需进行全面的血液检查,明确诊断。如果确诊为血液系统疾病,应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白血病可能需要化学治疗,必要时终止妊娠。
妊娠后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及时发现血小板变化。注意避免外伤,防止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