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垂里长个疙瘩捏着疼可能是皮脂腺囊肿、毛囊炎、淋巴结肿大、疖肿、耳垂软骨膜炎等因素所致,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日常护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
1、皮脂腺囊肿: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如果发生感染,可能会出现疼痛。一般较小的皮脂腺囊肿无需特殊处理,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挤压。如果囊肿较大或反复感染,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罗红霉素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后,进行手术切除,如皮脂腺囊肿切除术等。
2、毛囊炎:毛囊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可导致耳垂部位出现红色丘疹,伴有疼痛。患者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搔抓,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红霉素软膏等药物涂抹患处。
3、淋巴结肿大:当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时,可能会引起耳垂周围的淋巴结肿大,出现疼痛。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感染,如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双黄连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等药物。
4、疖肿:疖肿是一种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的感染,可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的硬结,早期可热敷,促进炎症消退。患者可遵医嘱服用阿奇霉素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甲硝唑片等药物抗感染。如果疖肿较大,可能需要切开引流,如疖肿切开引流术等。
5、耳垂软骨膜炎:耳垂软骨膜炎多因外伤、感染等因素引起,可出现耳垂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患者应避免耳垂受压,保持局部清洁。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头孢氨苄胶囊、青霉素V钾片、复方磺胺甲恶唑片等药物抗感染治疗。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清创,如耳垂软骨膜炎清创术等。
此外,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用手挤压耳垂处的疙瘩。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在使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