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微生物经血液循环感染心脏引起的疾病,该病最常受累部位是心脏瓣膜,如果患者经过体格检查、血常规、X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后被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建议及时遵医嘱进行治疗,以免对机体健康造成损害。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该病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心脏受累、血管损害以及免疫反应等表现,由于病原体是直接感染心脏瓣膜、心内膜或邻近大动脉膜,所以心脏瓣膜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受累的部位。
当患者被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建议遵医嘱使用硫酸庆大霉素片、氨苄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抗感染的效果,缓解不适症状。
如果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存在心力衰竭、感染无法控制等现象,那么建议选择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修复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患者经过治疗以后如果再次出现发热、寒战及其他感染征象时,要考虑到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可能,需及时就诊。平时也要注意口腔卫生,进行牙科治疗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有助于减少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