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出血主要表现为黑便和呕血,肝硬化出血主要表现为皮肤常出现瘀青、瘀斑,牙龈、鼻腔出血等。
消化性溃疡多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或胃蛋白酶自身消化引起的溃疡,一般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的失衡有关,多是幽门螺杆菌、胃酸分泌过多造成的,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严重时可引起出血。出血症状主要表现为黑便和呕血。当出血量在50-100ml时,血液进入肠道,经过代谢后转化成黑色的柏油样便,患者可能只有一次或几次黑便;当出血量达到400ml时,患者出现呕血现象,并伴随持续黑便或咖啡色的稀糊样便,还可能引发面色苍白、心慌、头晕等失血症状,甚至可能引发失血性休克。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西咪替丁片、盐酸雷尼替丁片等药物治疗,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及时止血。
肝硬化是指肝组织弥漫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的出现,多由乙肝病毒感染导致,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后,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泻、内分泌失调、慢性病容等症状,还会伴随出血倾向。出血倾向主要表现为牙龈、鼻腔出血,皮肤黏膜出现出血点和紫斑、瘀青、瘀斑等,女性还会有月经增多的现象。如果肝硬化引发上消化道急性出血,也会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治疗,出血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及时止血。
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能是患有消化性溃疡或肝硬化,可能是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