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中医科

足底有几条经络,分别有哪些

医生头像

余晓阳 主任医师中医学

三级甲等重庆市中医院

足底主要有六条经络,包括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
1、足少阴肾经:从足底的涌泉穴开始。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肾经与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水液代谢及骨骼健康等密切相关。肾经问题时,可能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性功能减退、水肿等症状。
2、足厥阴肝经:经过足底大敦穴等部位。大敦穴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肝经与人体的情绪调节、气血运行及眼睛健康等关系密切。若肝经不畅,可能会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头晕目眩、眼睛干涩等症状。
3、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脾经主要与消化、吸收、气血生成及肌肉四肢的营养有关。当脾经异常时,可能会腹胀、腹泻、食欲不振、肢体乏力、水肿、肌肉萎缩等症状。
4、足少阳胆经:在足底有丘墟等穴位。胆经与人体的消化功能、情绪及决断能力有关。若胆经失调,可能会口苦、胁痛、偏头痛、失眠、烦躁不安等症状。
5、足阳明胃经:始于足大趾内侧端的厉兑穴。胃经对人体的消化吸收起着关键作用。胃经异常时,可能会胃痛、胃胀、呕吐、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6、足太阳膀胱经:在足底有至阴等穴位。膀胱经与人体的水液代谢、排泄及背部、头部的健康有关。膀胱经出问题时,可能会尿频、尿急、尿痛、腰背疼痛、头痛等症状。
足底的这六条经络在人体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通过按摩、艾灸等方式刺激足底的这些经络穴位,可以起到调节身体机能、缓解不适症状、促进健康的作用。建议及时就医咨询,谨遵医嘱。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