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固定时,一般先固定骨折的近端,但是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破坏或连续性中断,当骨骼承受的力量超过自身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时,就会发生骨折,临床常表现为肿胀、局部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还可能伴随骨畸形。出现骨折后,需要及时的进行固定治疗,一般是先固定骨折的近端,然后将远端向近端靠拢,进行手法复位,纠正移位、成角畸形等情况。如果是内固定,需要选用合适的内固定器械将骨折部位进行内固定,固定物可以为接骨板、螺丝钉、加压钢板等。
如果进行的是外固定,一般也是先暴露骨折近端,因为神经、血管是由近端向远端的分支,所以一般先向近端解剖,找到神经、血管后,再向远端延伸。具体的处理方式因患者的病情不同,可能存在差异。
骨折后患者要注意日常生活管理,防止摔倒、受伤,避免二次受伤。建议补充钙质,可以适当吃一些含钙的食物,如豆腐、鱼肉、牛肉等,增强骨密度,以促进骨折愈合,后期遵医嘱开展康复锻炼,预防关节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