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癣与肝功能通常没有直接关系。
甲癣,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等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组织所引起的病变。其发病主要源于真菌在指甲局部的感染与繁殖过程,如红色毛癣菌等常见致病真菌,通过直接接触(如与感染者共用拖鞋、脚盆)或间接接触(如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感染指甲,逐渐破坏甲板结构,导致指甲变色、增厚、变形等症状出现,整个过程主要局限于指甲及其周围组织,并未直接涉及肝脏的生理功能运作。
不过,在治疗甲癣时,尤其是采用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方案时,其代谢过程需要肝脏参与,若患者本身肝功能存在异常,可能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一方面可能降低药物疗效,使甲癣难以有效治愈;另一方面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引发转氨酶升高、黄疸等肝脏损害表现。因此,当患者确诊甲癣并计划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时,务必先进行肝功能检查。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食欲不振、恶心、乏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